九九百科網

位置:首頁 > 品質生活 > 百科

鍋盔的由來

百科1.3W

鍋盔的由來

鍋盔的來歷有二種説法,一種是鍋盔最初不叫鍋盔,因其外形酷似樹墩的橫截面,因而被叫做“墩餅”。當時秦軍行軍時士兵配發的墩餅,一個都有五六斤重,一個墩餅的直徑大約在50~60釐米左右,厚度也都在15釐米左右。而且士兵的攜帶方式也很獨特,兩個墩餅為一組,在每個墩餅上鑽兩個眼,用牛皮繩繫好,前胸、後胸各搭一個,如同民間過去常用的褡褳一般。這一特殊的攜帶方式在突遇作戰時,墩餅竟成了極好的單兵護具,起到了盔甲(防彈背心)的作用,更難得的是,敵軍射過來的箭,紮在墩餅上,被秦軍士兵拔出來後,又可用來射殺敵軍,墩餅能“吃箭”,也成了秦軍獲勝的一大法寶。而後士兵們便把墩餅喚作“鍋盔”,即用鍋烙出來的硬麪盔甲。“鍋盔”也由此而名聲大振。秦人出門,家中必烙鍋盔,讓出門人帶上,這一習俗延續至今。一種是唐代官兵在為武則天修建乾陵時,因服役的工匠人數很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程,於是一名士兵就把麪糰放進頭盔裏,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了餅,把這種餅稱之而鍋盔。

標籤:由來 鍋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