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百科網

位置:首頁 > 生活常識 > 

水餃的發源地

水餃的發源地

河南省鄭州市。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南陽人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現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中國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多用麪皮包餡水煮而成。餃子是古老的漢族傳統麪食。

餃子由餛飩演變而來。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名稱。三國時期稱作月牙餛飩,南北朝時期稱餛飩,唐代稱餃子為偃月形餛飩,宋代稱為角子,元代、明代稱為扁食,清代則稱為餃子。餃子起源於東漢時期,為東漢河南鄧州人張仲景首創。當時餃子是藥用,張仲景用麪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藥材用來治病,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凍瘡。

餃子多以冷水和麪粉為劑,將面和水和在一起,揉成大的粗麪團,蓋上拯乾的濕紗布或毛巾,放置一小時左右,刀切或手摘成若干個小麪糰,先後揉搓成直徑約3公分左右的圓長條,刀切或手摘成一個個小面劑子,將這些小面劑子用小擀麪杖擀成中間略厚周邊較薄的餃子皮,包裹餡心,捏成月牙形或角形,先將冷水燒開,包成後下鍋並用漏勺或者湯勺順着鍋沿逆時針或順時針劃圓弧狀以防餃子粘連,煮至餃子浮上水面即可。

標籤:水餃 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