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百科網

位置:首頁 > 品質生活 > 文化

有關端午節來歷的説法有哪些

文化2.66W

有關端午節來歷的説法有哪些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傳統的端午節。有關端午節的來歷説法很多。
第一,源於紀念屈原。相傳戰國時期,楚懷王不採納屈原的忠言,反而繼續寵信奸佞,將屈原流放,而楚國被秦國滅亡。忠貞的屈原看到這一切,心如刀割,於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漁夫們紛紛將食物倒人江中,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不再傷害屈原的屍身。
第二,龍的節日。近代著名學者聞一多在《端午的歷史教育》一文中,對端午節做了詳細而精闢的考證。他認為,端午節是古代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近些年出土的大量文物和考古研究證明,聞一多的説法是比較科學的。現在學術界大都沿用此説法。
第三,源於惡日。《風俗通義》、《論衡》、《後漢書》上均有不舉五月子的記載,即不能將五月裏出生的孩子撫養成人。戰國時的孟嘗君田文五月初五日生,其父田嬰不讓家人養之,説明那時五月初五日已成為俗忌。
第四,源於夏至。這是近來學術界提出的關於端午節起源的一種新説法。其依據是在《後漢書•禮儀志》中所記載的漢代五月五日用朱索、五色印為門户飾的做法,是兼用夏、商、週三代有關夏至的一些習俗
四種説法中,在民間流傳最廣的是紀念屈原説,它表達了人民羣眾對我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的愛戴和懷念。

標籤:端午節 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