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百科網

位置:首頁 > 經驗 > 

人類是如何知道地幔地核的組成的

經驗7.12K

人類是如何知道地幔地核的組成的

科學家們發現,地震波速度在地球內部的某個深度會發生突然變化,並且表現為全球性。1909年,克羅地亞科學家莫霍洛維奇發現波速在地下33千米處發生不連續跳躍,確定了地殼與地幔的分界面,即“莫霍面”。1914年,德裔美國科學家古登堡發現波速在地下2885千米附近急劇改變,界定了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即“古登堡面”。據此,科學家們把地球內部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基本圈層,並把地殼以及地幔頂部的堅硬巖石部分稱為巖石圈,將位於巖石圈下面的塑性層叫做軟流圈。地殼、地幔、地核一同構成了固體地球。

地殼:地球的表面層,也是(地球上絕大多數有機生命人類生存和從事各種生產活動的場所。地殼實際上是由多組斷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塊體組成的,它的外部呈現出高低起伏的形態,因而地殼的厚度並不均勻:大陸下的地殼平均厚度約35公里。

地幔:地殼下面是地球的中間層,叫做“地幔”,厚度約2865公里,主要由緻密的造巖物質構成,這是地球內部體積最大、質量最大的一層。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兩層。

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約3400公里。地核還可分為外地核、過渡層和內地核三層,外地核厚度約2080公里,物質大致成液態,可流動;過渡層的厚度約140公里;內地核是一個半徑為1250公里的球心,物質大概是固態的,主要由鐵、鎳等金屬元素構成。

標籤:地核 地幔 人類